当前位置:婀娜女性网>美好生活>心理>

闯关东的历史

心理 阅读(2.38W)
闯关东的历史

闯关东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口大迁移。

在19世纪,中国黄河下游连年遭灾,黄河下游的百姓为了生计,闯入东北,数量规模历史最高。

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关内中原大地,从明清到民国期间,以山东、直隶为主的关内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

“闯关东”有广义的与狭义的两个概念。有史以来山海关以内地区的民众出关谋生,皆可谓之“闯关东”,此为广义。狭义的“闯关东”仅是指从清朝同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关内百姓去关东谋生的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闯关东”是狭义的。

关东地区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清朝前期是不允许汉人去关东谋生的。由于北方连年战争,黄河泛滥,北方大旱等多重因素,老百姓被迫去关外谋生,同治年间到民国达到了闯关东的顶峰。

东北人口稀少,外部沙俄虎视眈眈,清王朝也意识到要转移人口去管理这广大地区。

明朝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徐达在河北秦皇岛筑城建关,设立了明朝长城最为重要的东北关隘,扼东北与中原之咽喉,因为这个关隘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从此之后,山海关以内,被大家称为“关里”,而山海关以东、以北的地区,就成为了我们今天印象里的“关东”。

闯关东发生于清朝中期到解放前,同治年间到民国时期达到顶峰,那时黄河泛滥、北方大旱、加之连年战争,北方居民被迫去东北谋生。当时关东是指山海关以东,也就是现在的东北三省。

前往关东地区的主要是山东的老百姓,有两条路:旱路和水路。旱路是从河北东部穿过山海关,抵达关东,因为路上有一座临榆关,所以也叫做榆关道,要走将近一年,一路走下来,往往因为冻饿疾病,战争匪患而遇难而水路则是直接在山东半岛的烟台地区乘船,在东北的辽宁半岛上岸,风大浪急,且当时爆发战争,常常一船人遇难。

能到东北已是九死一生,而最难的才刚开始。虽说东北黑土地肥沃,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但想生活哪怕是种地也是需要钱的,外乡人来到这里尝试过各行各业,淘金、种地、开饭馆、开货站等等。淘金是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伊春一带,去金沟的人很少能活着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