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婀娜女性网>美好生活>亲子>

了解五点不会弄混 猩红热和川崎病的区别

亲子 阅读(1.6W)

猩红热和川崎病是非常像的,所以不少家长都容易弄混淆,那么猩红热和川崎病的区别在哪些,到底怎么鉴别猩红热与川崎病,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了解吧~

猩红热和川崎病的区别

区别1:症状不同

猩红热起病急骤,发热,体温一般38℃~39℃,重者可达40℃以上,婴幼儿起病时可能产生惊厥或谵妄。患者全身不适,咽喉疼痛明显,会影响到食欲。咽喉及扁桃体显著充血,亦可见脓性分泌物。舌头红,乳头红肿如草莓,称杨梅舌。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触痛。皮疹于24小时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颈部与腹股沟,1日内迅速蔓延至全身。

面颊部潮红无皮疹,而口周围皮肤苍白,称口周苍白圈。皮肤皱折处,如腋窝、肘、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色深红,其间有针尖大小之出血点,形成深红色“帕氏征”。口腔黏膜亦可见黏膜疹,充血或出血点。

川崎病主要症状常见持续性发热,5~11天或更久(2周至1个月),体温常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常见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有皲裂或出血,见杨梅样舌。手中呈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现潮红,10天后出现特征性趾端大片状脱皮,出现于甲床皮肤交界处。

还有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颈淋巴结肿胀,以前颈部最为显著,直径约1.5cm以上,大多在单侧出出现,稍有压痛,于发热后3天内发生,数日后自愈。发热不久(约1~4日)即出现斑丘疹或多形红斑样皮疹,偶见痱疹样皮疹,多见于躯干部,但无疱疹及结痂,约一周左右消退。

猩红热和川崎病的区别 了解五点不会弄混

区别2:致病原因不同

猩红热是出疹疾病中比较少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是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而川崎病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一般认为可能是多种病原,包括EB病毒、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或链球菌、丙酸杆菌感染,也有人考虑环境污染或化学物品过敏可能是致病原因。

区别3:并发症不同

猩红热容易产生严重的并发症,1%~2%患儿在1~3周后可发生急性肾炎,0%~3%可发生风湿热,还有化脓性淋巴结炎、心肌炎等,故应引起特别的重视。而川崎病包括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休克、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及其他并发症,其中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高,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猩红热和川崎病的区别 了解五点不会弄混 第2张

区别4:发生年龄不同

猩红热以5-15岁的孩子居多,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而川崎病的患儿年龄比猩红热还要小,80~85%患者在5岁以内,好发于6~18个月婴儿,男孩较多,男:女为1.3-1.5∶1,无明显季节性,相比之下夏季较多。

区别5:有无传染性

猩红热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有很强的传染性,其传染源是患者和健康带菌者,一般通过呼吸,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产生飞沫通过呼吸道而传播细菌。而川崎病是免疫性疾病,与多种病毒、细菌等感染所致免疫异常有关,不具有传染性。

猩红热和川崎病的区别 了解五点不会弄混 第3张

猩红热和川崎病怎么治疗

【猩红热的治疗方法】

1、隔离患者

隔离患者6日以上,直至咽试子培养3次阴性,且无并发症时,可解除隔离。对咽试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

2、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吃稀软、清淡食物,多喝水。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卫生,预防继发感染,年长儿可用生理盐水漱口。

3、抗生素疗法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常选药物,早期应用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可增加剂量。为彻底消除病原菌、减少并发症,疗程至少10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或头孢菌素。严重时也可静脉给药,疗程7~10日。

4、对症治疗

高热可用较小剂量退热剂,或用物理降温等方法。若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应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对并发的中耳炎、鼻窦炎、肾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给予积极治疗。

猩红热和川崎病的区别 了解五点不会弄混 第4张

【川崎病的治疗方法】

一、急性期治疗

在发病后10天之内用药,早期口服阿司匹林可控制急性炎症过程,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

1、丙种球蛋白 

每日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2~4小时输入,连续4天;同时加口服阿司匹林50~100mg/kg•d,分3~4次,连续4天,以后减至5mg/kg•d,顿服。

2、阿司匹林 

服用剂量每天30~100mg•kg,分3~4次。服用14天,热退后减至每日3~5mg/kg,一次顿服,收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3、皮质激素

可联合应用强地松和阿司匹林治疗,为控制川崎病的早期炎症反应一般不单用皮质激素。强地松,口服,成人开始15mg~40mg/日,需要时可增至60mg/日,分次服用,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维持量5mg~10mg/日。

猩红热和川崎病的区别 了解五点不会弄混 第5张

二、恢复期治疗

1、抗凝治疗

服用阿司匹林每日3~5mg/kg,1次服用,至血沉、血小板恢复正常,如无冠状动脉异常,一般在发病后6~8周停药。对遗留冠状动脉慢性期病人,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并密切随访。有小的单发冠状动脉瘤病人,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3~5mg/kg·d,直到动脉瘤消退。对阿司匹林不耐受者,可用潘生丁每日3~6mg/kg,分2~3次服。有巨瘤的患者易形成血栓、发生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可用口服法华令抗凝剂。

2、溶栓治疗 

对心有梗塞及血栓形成的病人采用静脉或导管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给药,促使冠脉再通,心肌再灌注。静脉溶栓1小时内输入尿激酶20000u/kg,继之以每小时3000~4000u/kg输入。冠状动脉给药1小时内输入尿激酶1000u/kg。也可用链激酶,静脉溶栓1小时内输入链激酶10000u/kg,半小时后可再用1次。以上药物快速溶解纤维蛋白,效果较好,无不良反应。

3、冠状动脉成形术 

近年应用气囊导管对冠状动脉狭窄病例进行扩张,已获成功。

4、外科治疗 

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适应证为:①左主干高度闭塞;②多枝高度闭塞;③左前降支近高度闭塞。对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例,内科治疗无效,可行瓣膜成形术或瓣膜置换术。

5、相应治疗

发生心原性休克,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应予相应治疗。

猩红热和川崎病的区别 了解五点不会弄混 第6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