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婀娜女性网>美好生活>心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现实意义

心理 阅读(3.32W)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现实意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意思是艰苦的生活环境能够锻炼人们坚强意志,激励人们不断进取安乐的生活条件容易腐蚀人,沉湎其中会走向颓废乃至灭亡。这是古往今来从无数正反两方面经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警世良言,是一部人才成败史、国家兴亡史所证实的客观规律。

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的周围环境很差,也就是所谓的"忧患",那么只要他自己努力,不甘落后,就一定会有成就的.

相反,若一个人生活在较好的环境中,也就是所谓的"安乐",那么如果他自以为是,不思进取,就会堕落而"死".

但我们要辨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差环境中,他不努力,自甘堕落,只会更差.而一个人生活在好的环境中,居安思危,不满足于现况,更加发奋,就会更有成就,他的立足点会更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强调人莫要安于现状,要有忧患意识。对于个人而言,忧患精神代表着一个对未来或目标的追求,它能够激励人不断进步,进而取得更好的成果,实现个人价值,而安乐是一种安于现状的保守主义,有不思上进、不求进取之意,重于享受生活,无长远规划。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忧患精神代表追求中国复兴梦的早日实现,虽然中国经济已经取得进步,但同比世界发达国家而言,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说,要学会居安思危,无论是对于国家治理还是个人处事都不能安于现状,要有忧患意识,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