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婀娜女性网>美好生活>心理>

袁枚绝命诗全文

心理 阅读(1.39W)
袁枚绝命诗全文

《绝命词》

清代 : 袁枚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绝命词》的 翻译、赏析和诗意

天性生来本野外流动,手提竹杖超过通州。

饭篮子向晓迎接残月,歌板迎风高唱晚秋。

两只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之食吃,狗为什么要叫不停村。

袁枚这首诗,下笔犀利,借讽刺村犬,鞭挞了那些置人民生死于不顾的贪官污吏,借狗喻人,寓意深刻。从写法上看,对仗工稳,语调激愤,形象鲜明,既写出了诗人穷愁潦倒的处境,又表现出了他愤世嫉俗的情态。因为,正是这黑暗的社会,逼着诗人袁枚走上了绝路,写下了这首《绝命诗》,也写出了他内心的不平之气。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袁枚为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袁枚少有才名,擅长诗文。乾隆七年(1742)外调做官,曾任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乾隆八至十年(1743-1745)任沭阳知县时,正是所谓“乾隆盛世”,但在沭阳民间,却是万户萧疏、悍吏横行的现实。一个沭阳县,竟有“饥口三十万,饿毙者不计其数”。袁枚面对这“路有饿殍、哀鸿四野”的惨状,拿起蘸着血泪的笔抒发感慨:“百死犹可忍,饿死苦不速,野狗衔髅髑,骨瘦亦无肉,自恨作父母,不愿生耳目。”他以犀利的笔触,对那些“苛政猛于虎,悍吏虐于蝗”置人民生死于不顾的贪官污吏,进行无情的挞伐。

他要“纾国更纾民,终为百姓福”。因此到任不久,就开仓赈灾,减免赋税,率民治水,筑有名的六塘子堰。采取多种抗灾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较快地取得了成效。他还严厉管束家属、下属、衙役,不准扰民害民。在讼狱处理上,据史载,他“为政,终日坐堂”,凡“吏民百事,有小讼狱立判无稽留”,大案也从速结案,加上治理有方,社会秩序较前稳定。他与耕夫、蚕妇、工匠、商贩、书生皆有交往,不但关心农事百业,还跻身市场,“关心米价问江东”,心系民生。在封建时代,由于阶级的局限性,袁枚能做到这样,已是难能可贵的了,百姓皆称他为“大好官”。袁枚由于为人正直,厌恶官场倾轧。

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好友钱宝意作诗颂赞他:“过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领取十年卿相后,幅巾野服始相应。”他在随园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袁枚晚年游历南方诸名山,与诗友交往。生平喜称人善、奖掖士类,提倡妇女文学,广收女弟子,为当时诗坛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