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婀娜女性网>美好生活>心理>

古代怎么去络腮胡

心理 阅读(8.69K)
古代怎么去络腮胡

世界上许多民族的男子都喜欢蓄胡。据说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因为剃掉胡子,王妃就不再喜欢他了,离婚后改嫁了。蓄大胡子的英国国王亨利二世为王妃陪嫁的土地,英法两国争夺了300年,历史上称作胡子大战。

在中国,古人认为,“毛发也者,所以为一身之仪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除了削发剃须为僧,不轻易剃去胡子。古人有蓄须的习惯,讲究堂堂须眉。庄子把“美髯”视为一种极品男人的标志,重要程度可谓举足轻重。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伦理观念的体现。

俗话说“男人无须不成相。”胡子是男人的专利,是男性的特征。如“巾帼不让须眉”中,“须眉”就是用胡子和眉毛代表男性。关羽长着一把漂亮的胡子,每每以此自矜,别人一称他美髯公,立马就高兴了。关羽落难时,曹操有心让他归附自己,就专门做了一个锦囊送给他,供他装胡子用。后来,还有曹操“割须代首”后,士卒皆为之震惊这样的事情。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男子的流行却是“剃须、熏香、敷粉”,不过好像只有这个时期的男人剃须。

蓄须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古人也是有“时尚”的,因此修正为:不剃须,但允许日常修剪和梳理。不问而知,使用的工具是剪刀和剃刀。假如是穷人,就用线绞。古时的美男子也很注意修饰外表,他们用刮刀修鬓角、刮胡子,用胭脂修饰肤色,古人还会用‘明眸皓齿’形容男子。

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后,晚辈在长辈面前不得蓄胡子,这一不成文的习俗在中国男性中似乎逐渐形成了的一种风尚。渐渐到了现代,如果哪位先生无缘无故地长期不刮胡子,多半会被世人视为“不修边幅”的懒人,甚至被耻笑为“邋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