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婀娜女性网>美好生活>心理>

兄弟分马的民间故事

心理 阅读(3.08W)
兄弟分马的民间故事

明朝年间,浙江淳安徐家三兄弟分家,老大分了一匹高头大马老二分了一头油光水滑的耕牛老三已经去世,家中只剩老三媳妇王氏和三个女儿,两个儿子。

老大和老二欺负老三家没男人,挤兑着只给了弟媳妇王氏一个名叫阿寄的仆人。阿寄当时已经五十多岁了,在医疗条件不好的古代,属于老年人了,体力自然不能和年轻的仆人相比。

所以老三媳妇王氏哭着说:“大哥分的马可以骑,二哥分的牛能耕田,我家没男人,却只能分到一个年老体衰的仆人,不但干不了活,还要浪费我家的米饭菜羹。你们这么欺负人,对得起我们孤儿寡母吗”

老大和老二自知理亏,嘿然无语。老仆阿寄听了,对王氏说:“主母您这样是在说我还不如牛马吗我不想辩解什么,您就看我以后的表现吧。”就这样,三兄弟分家完毕,阿寄做了王氏家中的仆人。

几天后,阿寄对王氏说:“主母,如果您相信我,我可以经商帮你挣钱,不过您得先给我点银子做本钱。”王氏素来知道阿寄是个诚实的仆人,不会欺骗自己,于是她卖了自己的发簪耳环,得到十二两银子,交给阿寄做本金,让阿寄外出去做买卖。

阿寄谢过王氏,拿着十二两银子本金,开始到山中贩买桐油生漆,然后再去城中转卖。一年之后,他赚取了三倍的利润。这样又过了二十年,阿寄已经将十二两银子的本金,积累到了三万两银子之巨。王氏彻底发家了。

在此期间,阿寄先后帮助主母王氏嫁掉了三个女儿,还花钱给两个公子请来私塾教师,让他们可以安心读书。两位公子长大之后,阿寄分别给他们娶了大家闺秀,给每个新娘子的彩礼都有千金之多。

后来,两位公子又进入了太学读书,这都是阿寄的功劳。阿寄虽然做了这么多事,却丝毫不敢居功自傲,他见到徐家任何一位公子和小姐都会恭敬地行礼对待主母王氏,从来不敢斜着眼睛看,以表尊重即使王氏身边的丫环,阿寄也不敢和对方站在一起,以示尊卑有别。

阿寄七十二岁那年,得了重病久治不愈,他自知时日无多,在临死之前,拿出所有经手过的账目底本,全部交给主母王氏,叮嘱说:“这些财产账簿,您可以交给两位公子掌管,世代传承下去,老奴以后不能再为您效力了。”

说完,阿寄安详去世。王氏感慨万千,禁不住流下眼泪。阿寄为主母王氏一家赚取了几万两银子家业,却并未贪墨一丝一毫,他自己家中没有囤积任何财物,阿寄的妻子和儿子,依然穿着旧衣服。

王氏感激阿寄多年来的辛苦付出,给了阿寄妻儿三千两银子,让他们可以永远在徐家居住下去,而且不再把他们看作仆人,而是看作亲人,以此来报答为自己家辛苦一生的义仆阿寄。

想当初,徐家的老大和老二,在分家时故意挤兑弟媳妇王氏,他们的后代却因为不务正业而门庭败落,家产不到王氏家百分之一,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后悔,分家时自己没有选择阿寄呢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农临终前给他的三个儿子留下19匹马,并立下遗嘱:老大分1/2,老二分1/4,老三分1/5.事后,老农的三个儿子苦思苦想也找不到分马的方案(按照当时当地的习俗,他们视马为神灵,是不能宰杀的)请教许多有学问的人,大家也都是想了又想,最后总是摇摇头表示爱莫能助邻居建议他们请官老爷公断,官老爷也是想了想,最后以家事不便过问为由退堂.

直到过了几天,一位骑马路过的侠客听说此事后,自告奋勇地把自己的座骑“送”到三兄弟的家,让马凑成20匹,然后按老农的遗嘱:老大分1/2,牵走10匹,老二分1/4,牵走5匹,老三分1/5,牵走4匹,最后还剩下1匹,侠客自己骑走了.

事后,人们在称颂这位侠客的侠肝义胆的同时,对他的聪明才智更是赞不绝口,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