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婀娜女性网>美好生活>心理>

深度解析素书

心理 阅读(1.03W)
深度解析素书

《素书》整体上是总分的:

第一部分是总。总讲道德仁义礼五维治国体系,这个体系适用于修身、治家、理业、治国。

第二至第六部分是分。第二到第六部分,分别对应道、德、仁、义、礼,这五个层面的原理和应用。

第二部分讲道,我们治国理业治家修身的三层管理体系,豪士、杰士、俊士,对应到国家是君、臣、民对应到企业是领导层,管理层,执行层,对应到家庭是丈夫妻子、孩子,对应到身体是心、五脏六腑、四肢骨骼肌肉。

当然可以对应任何层面的问题,譬如对应天地造化系统,太阳是君主是领导层,五大行星是大臣是管理层,地球上的万物相当于是执行层整个宇宙,北极星是君主,北斗七星和三垣是臣,二十八星宿和全天的其他星星是民。

第三部分讲德,君子六守:守正、守慎、守位、守任、守权、守功。守正,说的君子要做大事,要经世济民,就要保持精神充足,正气充体守慎,是有了正的条件,保持方向的正确,时刻纠正自己,小心翼翼,未雨绸缪

守位,巩固秩序,防微杜渐,变得更优秀守任,打造合理的人才机制,上线流动,杜绝腐化守权,有了团队以后制定战略和战术,制定精确的计划,把握变化守功,总结经验,拥抱变化,让组织持续发展。

第四部分讲仁,七步成功,八步失败。走哪七步成功:长、安、先、乐、神、明、吉走哪八步失败:苦、悲、病、短、幽、孤、危、败。

第五部分讲义,分为三节,立公法、立公行、立军功。

第六部分讲礼,通过二十四步来建立组织伦理,同舟共济,患难与共。

一本建立汉朝历史的奇书

历史上有个著名的故事大家或许听说过有位老先生趁张良走过来时,故意把鞋子弄到桥下几次,张良前后都很毕恭毕敬的为这老人再三的拾鞋穿鞋。后来老人又几次约张良见面,前后也考验了他几次,张良最终通过了考验。于是老先生后来就把自己的一本书,传授给了张良,这部书的名字叫《素书》。

得一此书后,张良认真熟读此书几年,后来用书中哲理来帮汉高祖刘邦打天下。刘邦在张良的协助下,最终建立了汉朝王国。汉朝建立后,张良应当年和老人的约定,回到桥头见面。但老人一直没出现,只有一颗大黄石立在桥头,所以就以那黄石为代称,名为黄石公。这是历史上此名的由来。但不知什么原因,张良后来却没有把这部书传给后人,而是将书带进了自己的坟墓陪葬,此书从此消失在人间。

张良死后大约五百年,一个盗墓人在张良棺墓的玉枕下,发现了这本书。书上当时写着秘诫:“不许传于不神不圣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奇秧,得其人而不传者,亦受秧”。可见这书当时在张良的眼里是何等之分量!自此之后,才在民间流传开来。这段故事记载于宋朝人张商英在《素书》里写的序得知。张良用了这部书里的哲理知识,帮助刘邦取得了天下。或许可以这么说,汉朝的开始,始于《素书》也不为过。黄石公、张良、《素书》、汉武帝,加上当初的历史政局,在各种因缘的配合下,建立了汉朝天下。

得知有这么一个传奇的历史奇书,当时真好奇《素书》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何以张良能用以帮刘邦平定天下,建立中华历史上的汉朝江山。读了《素书》的内容后才发现,里边所谈的竟离不开如何提高个人修为和修身养性,包括为人处事、趋吉避凶,也谈对机对时与对事之世理。内文解析世事人心的道理观察入微,精辟深刻,句句到位字字扣人心弦,读后真是受益良多。整篇《素书》内容深刻,文字结构优美,章句简约朴实,章节义理完整。从精湛的文字结构和深刻的哲理来看,此人的修为,应该属道家老子级别的人物了。

后来《神仙传》里也记载了黄石公此人,是谣传还是实人就不得而知了。黄石公这人在历史上始终是个谜,感觉上接近神话,是个“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人物。其来如风,去也如空,让后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看来此公真非一般人也!细细品味其原文内涵,你会不由自主的说?真美!

《史记·留侯世家》也有记载,称黄石公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太公兵法》

《素书》讲的是为人处世有五件大事缺一不可:道、德、仁、义、礼。它探讨的是为人处世,建功立业需要遵从的道理,从个人功业到家国。

下面精选书中精妙之言,加以注解,一窥智慧天机。

1、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译文:道、德、仁、义、礼,这五者是一脉相承、不可分离的。

做人,需要顺道、依德、怀仁、具义、遵礼,这才是古人所称的“贤人君子”。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而后法。”就是说,道、德、仁、义、礼,按照递减的顺序,不仅是五种做人的高度,也衡量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2、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译文:克尽职守,而无所废弛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利字当头,懂得不悖理苟得。这样的人,可以称为人中之杰。

人在其位,必谋其政。爱岗敬业这话不仅仅是口号而已,每个人都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不论职务大小、权责轻重,在位一天,就要忠于职守。在生活中,则要有自己所坚守的原则,即使面对利益生死的冲突,也要坚守自己的底线,即使被人误解、猜疑,身处是非之地,仍然不会因为害怕被猜忌而推脱自己的责任。面对美色、功利等诱惑,要凭借自己的智慧,做出冷静、正确的抉择。具备上述品德的,必成大事。

3、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 译文:杜绝不良的嗜好,禁止非分的欲望,这样可以免除各种牵累抑制不合理的行为,减少邪恶的行径,这样可以避免过失。

古人历来强调戒除欲望的重要性。孔子说:“无欲则刚”,去除多余的欲望,才能刚正不阿。但这些道理说来容易,做起来比啥都难,比如“嗜好”、“欲望”都是很难一时更改的,若真施行起来,需要深刻理解后,依靠强大的意志来执行,方可更改。

4、夫志,心独行之术。长没长于博谋,安没安于忍辱,先没先于修德。

译文:欲始志向坚定,笃实力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深思多谋最安全的方式,莫过于安于忍辱最优先的要务,莫过于进德修业。

人能志心笃行,乃立身成名之本。立志的重要性无需多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自古以来,胸有大志的人总是孤独的,黄石公谓之曰:“心独行”。要立大志,行大事,离不开安心养德,勇于忍辱,精心谋划。就像《大学》中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5、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译文:善于谋划的人没有险恶的事发生没有深谋远虑的人,眼前必将出现忧患。

一个善于谋划的人必定是心思缜密的,善于谋划使自己处于主动,遇事也可化险为夷。

俗语说:“放长线钓大鱼。”做事如此,做人亦如此。人不能被眼前的成败得失遮住眼睛,要有耐心,做长远的谋虑,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否则只能因小失大。

为什么成功者只有少数,是因为他们目光长远,做任何事情都善于谋划。一个懂得适当放弃眼前利益的人才能收获更大的利益。懂得取舍之人必定收获更大的利益。

6、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译文:见到已发生的事情,应警惕还将发生类似的事情预见险恶的人事,应事先回避。害怕危险,常能得安全害怕灭亡,反而能生存。

《周易·坤》中说:“履霜,坚冰至。”见到霜就要预见到将有坚冰紧随而来。这就是“见几而作”,防患于未然的思想。知道惧怕危险的人,就能适当约束自己,时时保持警惕,确保自己不履险地。同理,知道畏惧死亡的人,就能活得更长久。人只有居安思危,见几而作,才能永保平安而不败。

一点感悟

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专业知识,85%是靠人际关系与处事能力。”所以毫不夸张地说,社交沟通和为人处事能力,不仅决定一个人所能抵达的层次和格局,还决定一个人能否幸福地度过一生。

《素书》中不但有正面经验,同时亦有反面训诫,无论是从政还是为商,《素书》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

作为一部蕴含丰富博弈智慧的经典,《素书》一开始就向我们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即本书是为贤人君子而作的,《素书》所论的博弈之道,既非阴谋诡计,亦非旁门左道,而是堂堂正道。兴衰有规律,成败有定数,去留也有一定的道理,要想把握这些规律、定数和道理,就得明道、通数、审势、达理,这是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具备的素质。所谓明道,即“明于盛衰之道”,能看清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所谓通数,即“通乎成败之数”,通晓事业成功和失败的规律所谓审势,即“审乎治乱之势”,清楚社会有序和混乱的趋势所谓达理,即“达乎去就之理”,知道什么时候该留下,什么时候该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