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婀娜女性网>美好生活>心理>

太平天国为什么只派两万人北伐

心理 阅读(3.37W)
太平天国为什么只派两万人北伐

太平军北伐,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无奈,也可以说有人故意而为之,而不是出于自信。首先,当时太平天国刚刚建立,急需巩固基础,稳定局势。为了消灭太平天国,清军组建了南北大营,疯狂进攻太平军。

为了减轻压力,在杨秀清的推动下,太平天国决定北伐,派一支偏师北伐吸引清王朝的注意力,以减轻清军对天京及周边地区的压力。

北伐军北上,清军必然拼命回防,这就减轻了江南太平军的压力,为太平天国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条件。

事实证明,这个冒险行动非常有价值,当清军回防后,太平军趁机拿下了九江、武昌等重镇,占领了江南的大片土地。

如果没有北伐军的牵制,太平军很可能无法在短期内取得那么大的战果。

其实,太平军北伐,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无奈,也可以说有人故意而为之,而不是出于自信。因为太平军北伐不仅是一场军事行动,还涉及到政治斗争。实际上,太平天国高层也知道北伐不会成功,北京是清王朝的首都,仅仅一个直隶,就有绿营兵四万多,北京的驻防八旗兵力近三万,如果加上山西、安徽、山东及河南境内的驻军,兵力数量起码有十几万。2万北伐军要面对十余万八旗和绿营军队,太平军又没多少骑兵,区区2万人根本不可能取胜。单胜保和僧格林沁的四万精锐就不是北伐军能对付的,僧格林沁的骑兵对阵北伐军可以说有压倒性的优势,所以太平军北伐根本不可能成功。他们之所以作出北伐的决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当时太平天国刚刚建立,急需巩固基础,稳定局势。为了消灭太平天国,清军组建了南北大营,疯狂进攻太平军。为了减轻压力,在杨秀清的推动下,太平天国决定北伐,派一支偏师北伐吸引清王朝的注意力,以减轻清军对天京及周边地区的压力。北伐军北上,清军必然拼命回防,这就减轻了江南太平军的压力,为太平天国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条件。事实证明,这个冒险行动非常有价值,当清军回防后,太平军趁机拿下了九江、武昌等重镇,占领了江南的大片土地。如果没有北伐军的牵制,太平军很可能无法在短期内取得那么大的战果。

其次,江南是清王朝的钱袋子,清王朝的大部分钱粮财税都来自江南,而大运河的漕运又是江南为清王朝输血的大动脉。北伐军北上可以切断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并抢夺清朝财政,让清王朝及地方的财政自行崩溃,这也是北伐军为何沿着大运河北上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太平军的北上还可以和捻军汇合,以北伐的名义笼络他们,并对他们进行诏安。虽然北伐失败,但是捻军后来基本上都接受了太平军的“领导”,在战略上配合太平军。没有北伐,太平军后来也不可能发展那么快,北伐其实也是一种战略尝试。

最后,北伐还和太平天国内斗有关,很多人甚至怀疑太平军北伐是杨秀清借刀杀人。因为北伐的林凤祥、李开芳是西王萧朝贵的亲信。而西王萧朝贵是洪秀全革命生涯前期的重要帮手和主要支持者,也是杨秀清最大的劲敌。萧朝贵战死后,萧朝贵所部一直和洪秀全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为了剪除异己,清除天王洪秀全的羽翼,杨秀清故意让林凤祥、李开芳率领其部北上,借机消灭了这支精锐。北伐军虽然只有2万余人,但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从广西一路打到南京,战斗力很强,对杨秀清的威胁很大。北伐军北上后,杨秀清松了一口气,加快了对其他派别的打压和清洗,大肆打压韦昌辉、秦日纲等人,韦俊、石祥贞等大批非嫡系将领不是被派去西征就是留在天京享福。所以杨秀清的权势日盛,成为了太平天国的实际掌权者。因此,林凤祥、李开芳北上很可能是杨秀清打击异己的一个阴谋。虽然北伐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起到了牵制江南清军的作用,但可惜了那些久经沙场、为太平天国卖命的北伐军将士。

北伐只有两万人,主要是太平天国内部的战略方针,重西征,而轻北伐。

清朝的军事体制

清朝的兵力非常分散,总是几千人、几百人一调,最多也就几万,从来没有一次性调动十万大军的,这在其他朝代是很少见的。

首先,这种情况说明清朝的兵力比较小。国家常备军不超过八十万人,其中绿营六十万人,八旗兵二十万人。实际数目也许更小,因为各营都有缺员的情况。

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八旗兵不是很多,他们能放心军队里全是汉人吗

因此,清朝皇帝最注重政治与军事上的控制与平衡,让下面互相牵制,以维护统治的稳定。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清朝真正能动员的兵力不超过四十万人。这四十万人的作战部队还分散在全国各地,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清政府调兵几百人上千人,这在中国历朝历代也是难以想象的。

由于是少数民族入侵后建立的政权,他们总是担心全国各地的起义,把这些可怜的军队分驻到全国各地。如果发生农民起义,他们可以立即进行镇压。

而且各地的驻军都是互不统属的,目的也是为了相互牵制,防止这些军队联合,操于一人之手,构成了对清政府的威胁。

这也是曾国藩解散湘军的原因,如果他不解散,他迟早会与清朝干起来。

几百人、上千人的小军团驻扎在全国各地,而且这些小军团的将领互相不节制,这固然不会对清政府构成威胁,但对于镇压太平天国这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相当不利。

太平天国动辄几万人。如果有一个会打仗的统帅,他就能轻而易举地把清军的小军团一个个歼灭。

所以他派出两万人,这两万人全都是精兵,都是从革命根据地广西发展起来的。

西征才是主战略

西征的目的是打下半壁江山,控制东南富饶地区,给清政府来一个釜底抽薪。如果控制了整个南方,那么清廷就没几天可折腾了。

北伐的真正目的可能是为了牵制清军,从而为西征缓解压力,西征才是主力。

从后来的历史看,也确实是这样的,韦昌辉、石达开、罗大纲、曾天养、胡以晃等重量级人物都参加了西征。

兵贵精不贵多思想

兵贵精不贵多,用精兵可以以少胜多。这也是太平天国早期迅猛发展的原因。后期,太平军动辄几十万大军,却被曾国藩几万人打得抱头鼠窜。北伐军兵力虽少,却是太平军中最精锐的一支。北伐军主要来自广西,也就是曾国藩所谓的“老长毛”。曾国藩曾经说过:“三十万新长毛的战斗力还比不上三万老长毛。”这支王牌军队虽然一路上发展到五六万,但打到最后始终是两万。

原因很简单,对于这样的一支精锐部队,其他人难以真正融入他们,北伐是流动作战,新加入的人很难跟上节奏。

北伐军确实极大地牵制了清军,清廷前后调动二十多万大军才消灭了北伐军,清军方面损失了七万多人。

虽然北伐最终失败了,但是对于清廷的震撼极大,以至于后来曾国藩抓到了广西的长毛,一律斩首!

总之,定都天京后,由于之前都是逃跑式流动作战,沿途占领的地盘基本都放弃了。所以天京周边的军事形势非常严峻,清军的江南、江北大营近在咫尺,如果此时全军北伐,天京大本营势必难保,天平军又将陷入到流动作战之中。清廷在北方京畿地区防备森严,太平军北上时不能发挥水师的优势,一旦进攻受阻,很容易陷入腹背受敌的危局,恐怕会覆灭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