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婀娜女性网>美好生活>心理>

动物行走原理

心理 阅读(1.72W)
动物行走原理

陆地上的哺乳动物按照足部结构一共分成三种:蹄行、趾行、跖(zhí)行。

蹄行就是指用蹄子走路。比如马、牛、羊、鹿等许多食草动物都是蹄行类,它们与地面接触的是趾骨末端的蹄子。蹄行类的前脚掌——跖骨和脚跟——跟骨并不和地面平行。

许多食肉动物,比如猫、狗、虎、狮子都属于趾行类,它们走路时与地面接触的部分是趾骨,脚跟并不与地面接触。如果你观察一下喵星人,你就会发现它们走路的时候都是踮着脚的。

和人一样,整个脚掌都和地面接触的哺乳动物的走路姿态叫做跖行。除了人以外,熊、浣熊、臭鼬、啮齿目(比如小老鼠)、兔形目(兔子)、刺猬、有袋类动物都属于跖行类哺乳动物,因为它们的脚掌可以整个盖在地面上。

因此,跖行类动物和其他两种动物的脚的最大区别是,当它们站立和行走时,趾骨、跖骨和跟骨是贴着地面的,而足跟往往是先落地的部分。在所有哺乳动物中,只有跖行类走路的时候能让脚跟先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