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婀娜女性网>美好生活>心理>

终身学习理念是谁提出的

心理 阅读(1.57W)
终身学习理念是谁提出的

孔子。

孔子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思想”和进行终身教育实践的伟大教育家。因为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不但出生时间要比柏拉图早124年,而且阐述的“终身教育”理论也远远比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系统和完备。

孔子通过对自己终身学习经验的总结,提出了完整的终身教育规划: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意思是:我十五岁时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三十岁时略有建树四十岁时能明辨是非,不受迷惑五十岁时已能掌握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都能冷静思考而不冲动七十岁时已能做到按照是非和道德标准而从容应对,言论和行动都不逾越规矩。

在这里,孔子总结自己一生(孔子活了72岁)勤奋学习、进行自我教育的六个阶段:

(1)15-30岁:有目的地学习和自我修养阶段。作为一个少年和青年,他已经结束了接受启蒙和基础教育阶段,进入有明确目标的广泛的、系统的学习新阶段。

(2)30-40岁:在学术和事业上均取得成就的有所建树阶段。这时孔子正处在壮年时期,他一边工作,一边进修,成为学业有专精,事业有成就的知名人物。

(3)40-50岁:经过在这之前十年的历练,孔子已能十分干练地处理各种事务,不为错综复杂的现象所迷惑。

(4)50-60岁:不但能熟练地处理各种事务,而且已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5)60-70岁:不但处理问题得心应手,而且心态十分平和,给人感觉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

(6)70岁以后:此时的孔子对于学术和社会事业的理解与应对方面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可以说他的心已与万事万物融会贯通,无论言论还是行动无不十分恰当,达到能随心所欲地应对的境界。

是保罗.郎格朗提出,1965年12月,在教科文组织“第三次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以终身教育为题作了学术报告,这是在国际会议上讨论终身教育的开端

保罗.郎格朗(Paul·Lengrand,1910— ),终身教育的理论家、实践家。1910年12月生于法国加来的康普兰。巴黎大学毕业,后来在大学任教授的同时活跃在法国成人教育领域,尤其协助创立了法国民众教育运动的团体“民众与文化”,并任会长。1948年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秘书处任职,并和德利翁(A·Deleon)一道从事于终身教育的组织工作。1965年发表个人研究成果,把终身教育上升到新的教育原理高度。

其后,担任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计划科科长。1965年12月,在教科文组织“第三次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以终身教育为题作了学术报告,这是在国际会议上讨论终身教育的开端。朗格让是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概念的代表人物,长期以来通过个人的研究阐明了终身教育思想,并积极从事这一教育思想的宣传工作。由于教科文组织的积极倡导,终身教育理论,很快引起各国的重视,不久成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