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婀娜女性网>美好生活>心理>

骡子为什么不能做军马

心理 阅读(8K)
骡子为什么不能做军马

第一个原因:骡子的力量太小。

虽然在农家干活时,骡子是绝对的好牲口。但是上了战场,骡子的那点力气,明显就不够用。骡子的力气,通常只有战马的三分之二左右。放在冷兵器战争年代里,重骑兵装备的盔甲武器,最少要有二十公斤。宋金元时代的重骑兵,更是连人带马都披重甲,重量常在三十公斤以上,基本就是钢铁包裹。把这样的“钢铁包裹”,加在骡子身上恐怕还没冲锋,可怜的骡子就要累趴下。

第二个原因:骡子的速度太慢。

古代骑兵对决,决胜的关键,就是冲击速度。

而在这条上,骡子更是严重吃亏。别看骡子能连续行走二十多公里,但短距离冲刺就吃亏了,本身力量就不如战马,体型比战马小,速度更是被甩开,等于是战马已经冲起来,骡子这边还在慢悠悠跑。想要骑骡子游山玩水观光没问题,骑着上战场,那就吃血亏了。

不过,沙场冲锋严重吃亏的骡子,却也有战马无法替代的角色,甚至放在现代化战争里,骡子也同样“戏份”极重——后勤。

别看体型小力量弱速度慢,但骡子的耐力与吃苦耐劳,却也远远强于马驴等牲口。一匹健壮的骡子可以一口气负重行走二十公里,多艰难崎岖的山路也不在话下。而且还不容易生病。如此特殊技能,也叫骡子的“战场地位”,一直十分稳固。自明朝开始,拥有大量繁殖骡子技术的明朝军队,就越来越多的用骡子来运输物资。近代以来的西方战争史上,骡子更是后勤不可缺的脚力。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上,英国就大量向中国购买骡子,用于战场运输。

甚至在高科技的现代战争里,骡子的作用,有时依然不可替代。许多国家的山地战部队里,骡子依然常被用来运输山炮装备。不但常在现代战争里抢个镜头,还经常在军演里亮个相。如此风光,古代战争里冲锋陷阵的战马,基本享受不到了。

虽然骡子的耐力远胜于马匹,但是骡子在其他很多方面都不能与马匹相比较,所以古代的骑兵基本上都不使用骡子作战。其实骡子这种生物,不仅耐力比较好而且还比马匹好养活。

骡子不仅对吃的东西没有马匹那样讲究,而且骡子的身体还不像马匹那样娇贵,生病的情况也非常的少见。按道理来说骡子的有点也不少,给骑兵当坐骑也应该可以才对。但骡子也有很多的缺点,这些缺点导致了它们不能跟着骑兵一起驰骋于疆场。

古代骡子是可以做军马,且做过军马的,而且骡子作为军马还很厉害。

按照史实记载,至少从汉代时就有骑骡子打仗的情况,一直到清朝的差不多两千年时间里面,骑骡作战的记载比比皆是,有的甚至有“最为劲悍”这种极其辉煌的评价。

单于遂乘六骡,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史记》

申、蔡之始,人劫于希烈、少诚之虐法,而忘其所归。数十年之后,长者衰丧,而壮者安于毒暴而恬于搏噬。地既少马,而广畜骡,乘之教战,谓之骡子军。——《旧唐书》

刘沔,许州牙将也。少事李光颜为帐中亲将。元和末,光颜讨吴元济,常用沔为前锋。蔡将有董重质者,守洄曲,其部下乘骡即战,号“骡子军”,最为劲悍,官军常警备之。沔骁锐善骑射,每与骡军接战,必冒刃陷坚,俘馘而还,故忠武一军,破贼第一。——《旧唐书》

俄以门下侍郎平章事为西川节度使,诏云韶雅乐即临皋馆送之。让还门下侍郎,乃检校尚书左仆射。始置骡军千匹,又募锐士三千,武备雄完。——《新唐书》

希烈使李克诚率骡军千人劫曾杀之,而收其兵,并杀玢、憺。——《新唐书》

诏河间有孤城,移其军民就粟清州,括民间骡付诸军,与马参用。——《金史》

少阳在蔡州,阴聚亡命,牧养马骡,时抄掠寿州茶山以实其军。——《资治通鉴》

时董重质将骡军守洄曲,元济悉发亲近及守城卒诣重质以拒之。——《资治通鉴》

一从贼垒平,陈蔡民晏然。骡军成牛户,鬼火变人烟。——白居易

来嘉招同叛,禄具枪械,购骡马,密令所部为备。——《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