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婀娜女性网>美好生活>热点>

“双减”之后还会鸡娃吗 鸡娃是什么意思

热点 阅读(2.42W)

鸡娃是什么意思?如果说年度教育热词,非“鸡娃”莫属。千万学区房买起来不眨眼,各种辅导班更是填满每个周末……总之,为了让自家娃赢在起跑线,父母们都是煞费苦心。

鸡娃是什么意思

“鸡娃”是网络热词,指的是家长给孩子“打鸡血”,为了让孩子能读好书、考出好成绩,不断给孩子布置学习和活动,不断让孩子去奋斗的行为。鸡娃意为“给孩子打鸡血”,不断的让孩子去学习,去奋斗。这类孩子通常出生在中产阶层家庭,自小就被家长布置各类课程培训打鸡血。

鸡娃是什么意思 “双减”之后还会鸡娃吗

“双减”之后还会鸡娃吗

可能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毕竟目前的社会,“鸡娃”的根源从来没有变过 。只要学历与个人收入、社会地位密切挂钩,又不取消高考制度,仍然必须凭借高考成绩才能拿到名校的入场券,那么家长想要竭尽全力提升自家孩子成绩的意愿就不可能打消。这就是“鸡娃”真正的根源。

这是中国一千多年科举制度的深厚遗产:在门第阶层瓦解之后,社会势必主要依靠考试来选拔人才,即便偶尔被打断,但最终都会发现别无它途。到最后,这还会演化出一种学历崇拜,此时决定社会资源分配的是你必须取得某种学历资格而不一定是真实能力。

鸡娃是什么意思 “双减”之后还会鸡娃吗 第2张

在这方面,其实更典型的还不是中国,而是日本。正如《日本权力结构之谜》一书所言,在日本,东大是跻身精英阶层的跳板:“毕业于东京大学,特别是毕业于法律系,就意味着与一个能随时轻易启动的巨大关系网自动挂上了钩。东大成为日本教育系统中无可争议的最高峰,这倒不是因为其法律系的学术水平有多高,而是因为它过去的毕业生都达到了行政上的最高级别。”

这个校友网络对精英身份极为关键:除了极少数例外,日本战后有影响力的首相几乎都是东大毕业生,1985年全日本1454家大企业中,有401家的总裁也都曾毕业于东大。

正因此,早在中国近些年出现“鸡娃”现象之前,日本就已有所谓“教育妈妈”,用以指称那种“剥夺孩子正常的童年生活,逼着他们攀登教育阶梯的妈妈”。这些妈妈受强大的动力驱使,从小就不断驱策孩子努力学习,有时甚至在孩子身上植入极强的负罪感,使他们在成绩达不到妈妈预期时深感愧疚。

鸡娃是什么意思 “双减”之后还会鸡娃吗 第3张

尽管日本的教育体系饱受诟病,但这一状况在长期难以改变,直到近些年才逐渐有所松动。

这一方面是由于人才上升机制有所改变(如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和小泽一郎这三位影响近三十年日本政坛的人物,无一出自东大),另一面也是由于更年轻一代的价值观日渐多元化,不再都想着挤破脑袋去当政商精英。有良好的职业教育,凭着最基层的劳动,也一样能过上体面的生活,那社会心态自然平和多了。如果决定一个社会分配机制的基本因素只有教育背景,价值观和出路尚未实现多元,考试的指挥棒仍在,那么家长们的“市场需求”就仍然在。

鸡娃是什么意思 “双减”之后还会鸡娃吗 第4张

他们最终忧虑的并没有改变:中考和高考就在那里,选拔难度从没有降低过,最终也还是“一考定终生”,那孩子跟不上,将来考不上好学校怎么办?学校又不给补了,需要补缺的又去哪里?不会做的题,晚上已经没教培老师及时解答了,家长又没有辅导能力的怎么办?绝大多数中国家长,都不甘心自家孩子生下来就注定去流水线上工作,至少总得搏一下。就像有一位跟我说的:“我自己不偷不抢辛苦挣的钱,用来教育孩子改变命运都不行了吗?我生孩子不图个好前程图什么?”

确实,如今已经没什么人想“养儿防老”了,更多人的思路,倒像是《不平等的童年》里所描绘的美国中产阶级家长,即把孩子“当做有待开发的项目”。

鸡娃是什么意思 “双减”之后还会鸡娃吗 第5张